頭髮長不出來,聽說是"姑路",等姑姑送鞋啦!
2012/03/14/三,銓銓5M05D。
銓銓的頭髮從一出生就很少,之後頭頂有脂漏性皮膚炎的關係,頭髮就更長不出來了,最近脂漏性皮膚炎終於好轉了,差不多快好了,但仍看不出來有長頭髮的跡象。
雖然我跟老公的頭髮很多(只有婆婆說我頭髮少)我是不擔心銓銓會沒頭髮,只是之前看吳淡如的節目,有明星在節目上提到"姑路",我才想到,銓銓一出生的時候,婆婆就有說,銓銓的後腦有一條明顯的白線,就是姑姑要送鞋的意思,我從沒有聽過這種習俗,所以就沒在意,我忘了是那個明星說的,他家小寶寶也是沒頭髮,姑姑一送鞋,沒多久,就長髮了,真神奇,所以就只好請銓銓的姑姑送雙鞋來,看能不能真的長髮。
《後腦有一條明顯的白線,沒頭髮》
上網找了一下"姑路"相關的資料:
1.嬰兒後腦勺頭髮長得稀少,都集中在頭頂的地方,有明顯的一條界線,即俗謂「生孤路」,一般觀念擔心這樣的小孩會「走孤路」,要由姑姑買鞋送小孩穿。
2.對於寶寶後腦杓頭髮比較稀少的紋路,有人稱之為「姑路」,意指這是姑姑走出來的路,雖然寶寶頭髮稀少可能是因為天生頭髮就少,或是睡覺姿勢所引起,但無論是哪一個原因,過去的人為了讓寶寶的頭髮長出來,會請姑姑送寶寶一雙鞋或是一件衣服,這樣一來,就能祝福寶寶的頭上不再有姑路了!
送鞋給寶寶也代表著讓寶寶踏到好地步、走好路的意思喔!
3.孩子後腦勺出現的「這條路」有聽過兩種說法,一說是「孤路」表示這個孩子生性孤獨,將來不好與人交際,解決的辦法是由姑姑送帽子;另一說是「姑路」,表示孩子的姑姑會特別的疼愛。
不論「姑路」或「孤路」,箭頭似乎都指向姑姑。
在過去農業社會,男尊女卑的時代,女兒通常是不被重視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也象徵著出嫁的女兒不可隨便回娘家。
當父母思念女兒時,如何讓她能回娘家呢?
哥哥生了個孩子,這孩子頭髮禿了,說是孩子跟姑姑要帽子,於是當姑姑的就買帽子送回娘家給姪子;孩子長牙了,門牙只長一顆,娘家也跟女兒要鞋,說是讓孩子將來走路可以平平穩穩。
於是出嫁的女兒有了回娘家的藉口,更有疼惜姪子買東西送他的理由。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聽起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一通電話,通過網路就可以即時通訊,哪需要大費周章,找那麼多的藉口理由回娘家?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
嬰兒成長過程中,一般所謂「七坐、八爬、九發牙」是描述小孩子初期成長發展階段,通常一次長二顆牙,但如果有一次長一顆時,稱為「孤齒」,傳統以為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因而心生恐懼,可能是「孤」跟「姑」同音,所以要請小孩的姑姑洗米,將洗米水煮沸沖泡牛奶給嬰兒喝,就是「水米」;也有人是將泡過水的米煮成稀飯給嬰兒吃;還有一說是要姑姑買奶粉給嬰兒吃。
就是所謂的「生孤路,穿姑鞋;發孤齒,食姑米」。
其實嬰兒禿髮的原因:
嬰幼兒在發育過程,睡眠時間很長,因為頭部長期與床或枕頭接觸摩擦,特別是6個月到1歲的孩子,睡覺時常有快速轉頭的動作,更加速後腦落髮的現象。
嚴重時,會出現帶狀的禿髮,看起來像是一條從左耳開到右耳的馬路一般,俗稱「姑路」;胎毛多一點的看起來就像是戴了一頂帽子,老一輩的又稱為「姑帽」(閩南語發音)。
據說,「姑路」越明顯的小孩,表示父親的姐妹就越多,將會得到這些姑姑的寵愛。
姑姑送了帽子後,孩子的頭髮自然就會長出來。
事實上,就算姑姑不送帽子,頭髮還是會長出來的,而這個現象在寶寶1歲以後也會逐漸消失。
只是這樣的民間習俗,多添了一些親情間的溫暖。
在這個資訊方便的時代裡,人與人的交往不再是面對面的溝通,這樣的習俗反而增加了大家見面相聚的機會,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遠見與智慧。
但是如果大家都不重視這些風俗民情,它們可能很快就會失傳了。
不論「姑路」或「孤路」的原意為何,它象徵的都是給一個新生命更多的祝福,讓家人更常相聚。
無論時代進步得多麼快速,能夠保有一些善良的民間風俗,應該會讓科技更有情感,更具生命力。
姑姑趕快送鞋來吧!!
參考資料:網站
後來姑姑是有送鞋,不過,詮詮到了快2歲,頭髮還是稀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