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書"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Part.1~寶寶作息時間表
2011/12/27/二,銓銓2M18D。

上網看到有媽媽推薦"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上博客來訂購,訂購的時候有看到另一本,"這樣做,寶寶超好帶-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實踐篇",所以就兩本都買來看看。
"百歲醫師"的作者,一開始就有提到:
「是你們搬進去跟寶寶住,還是寶寶搬進來跟你們住?」我看了這段話,想一想,寶寶是搬來跟我們住的,所以應該是我們訂規矩,而不是寶寶來訂。
內容有提到傳統媽媽帶小孩的狀況,都是寶寶一哭就餵,差不多每2個小時就餵一次,連半夜也不例外。
寶寶一哭就餵的媽媽大多數都睡眠不足,身體疲憊,心清沮喪。
另外,一哭就餵奶的寶寶比較會哭鬧。
我想一想,真的耶!
在我訂銓銓作息之前,我幾乎沒睡飽過,我身邊有小孩的朋友幾乎都告訴我,有了寶寶之後,前三年,不要想睡飽,要我有心理準備。
我一直以為每2~3個小時餵寶寶,寶寶愛哭鬧、媽媽睡不飽,在前三年都是正常的,直到我上網看到別的媽媽分享及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寶寶真的是可以訓練的,而我真的是有時間可以睡飽的。
作者表示要訓練寶寶在固定的時間吃奶和睡覺,每四個小時餵一次奶,新生兒晚上應該有七~八小時的睡眠,而且是一覺到天明。
到了餵奶時間,就要把寶寶叫醒,每次餵奶一定要餵飽,儘量讓寶寶在吃奶時保持清醒。
像作者就常跟寶寶開玩笑說:「這不是吃點心喔。」
儘量讓寶寶吃夠。
白天的時候不要讓寶寶一吃完奶就睡,餵完奶跟寶寶玩一下,寶寶會開心的,因為他才剛吃飽,覺得很滿足。
等寶寶玩累了,上床時就會睡得比較熟、比較久。
不過,要怎麼跟寶寶玩呢?
作者表示動作一定要很輕。
餵完奶、拍背打嗝後,可以跟寶寶說話,唱歌給寶寶聽,看著寶寶的眼睛,擺動寶寶的腳,抱著寶寶在家裡走一走。
寶寶起來一陣子後,會開始有點累或哭鬧,這時候就把他放回床上睡覺,等到下次餵奶時間再抱起來。
除了最後一次餵奶時間,就是晚上10點或11點左右,餵完奶不要跟寶寶玩,其他的時間餵奶都是-餵奶-玩耍-睡覺。
餵奶之後,小心的拍背打嗝,換上乾淨的尿布,直接送他上床睡覺。
萬一寶寶提早醒來,還不到預定的餵奶時間怎麼辦?
作著表示會轉移寶寶的注意,拖到餵奶時間。
比如說,寶寶比預定餵奶的時間早一個小時醒來,會幫寶寶拍背打嗝,看是不是不舒服,換塊奶布,洗個澡,陪他玩一下,儘量拖到預定的餵奶時間。
不過作息表不是死的,不要死守,如果已經花了一段時間轉移注意,但離上次餵奶已經超過兩三個小時,就可以變通一下,直接餵奶,讓寶寶吃飽。
但如果寶寶在一個小時之前才剛吃飽,那可能不是因為餓才哭,就可以拍背打嗝,看看他會不會再睡著。
作者內容提到要有耐心,做法要一致,通常要花兩三個禮拜的時間才能確實遵守一套作息時間表,但只要努力朝這個目標去做,就會發現,寶寶很快就能適應這個作息時間表,準時在餵奶時間醒來。
我之前也懷疑過寶寶真的能一覺到天明嗎?
晚上真的能睡超過七小時嗎?
寶寶一直哭真的沒問題嗎?
作者說,寶寶如果能夠學會一覺到天明,發育會更好,心情也會更好,就像大人一樣。
大人自己睡眠不足時,都會覺得心情煩燥、精神不濟,小孩也是一樣的。
書中提到,白天每四個小時餵一次奶,晚上十點最後一次餵奶,幫寶寶拍背打嗝,換尿布,確定寶寶、床都很好沒問題,就讓寶寶上床睡覺。
接下來就不要再抱寶寶起來,也不要再餵奶,等到明天早上六點再餵。
寶寶適應這個作息時間表之前,半夜很可能會哭,哭對寶寶沒害處,反而可以自然地擴展寶寶的肺部,加強肺部功能,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二十個小時,每天有可能哭到四小時,慢慢寶寶就會習慣這個作息時間表,開始能一覺到天明。
作者有提到自己親身採用的方法,原則上跟上述大致相同,第一天晚上,半夜寶寶哭了,就會先看一下是幾點,先算算看,是不是已經吃完奶超過四小時,如果是,會等至少十分鐘,再去抱寶寶,餵寶寶吃奶-打嗝-換尿布-送寶寶上床睡覺。
但不會哄寶寶入睡,因為不希望寶寶養成半夜要人哄的習慣。
第二天晚上,作法一樣,不過這次會多等至少五分鐘,讓寶寶哭至少十五分鐘再去抱。
第三天晚上會再多等五分鐘,讓寶寶哭至少二十分鐘再去抱,以此類推。
繼續延長等侯的時間,最後寶寶就學會一覺到天明了。
作者的三個孩子大約六週大的時候,就不會半夜醒來一直哭。
關鍵在於,寶寶白天吃完奶後,一定要讓寶寶清醒一段時間,拍背打嗝,讓食物充分消化,睡覺時間到了時,即使寶寶還不睏,仍要送寶寶上床睡覺。
如果寶寶上床後開始哭鬧,不要把寶寶抱起來,很快的,寶寶就會曉得,一旦睡覺時間到了就非睡覺不可。
但如果寶寶每天晚上都在同一時間醒來,表示寶寶的生理時間卡住了,當寶寶醒來時,不要馬上抱他,不管寶寶怎麼哭,都是暫時的,從五分鐘到四十五分鐘不等。
有些父母擔心如果沒有立刻回應寶寶的哭聲,會讓寶寶覺得不被愛或是沒有安全感。
但正好相反,不幫助寶寶養成一覺到天明的習慣,才是殘酷的。
如果把寶寶抱到床上跟父母一起睡,會延長這個學習的過程。
一般來說,要花三個晚上才能培養出這個新的習慣,讓寶寶跟媽媽都可以一覺到天明。
書中還有提到一個我覺得很神奇的「省略晚上最後一次的餵奶」。
寶寶作息出來了之後,會發現到寶寶兩三個月大時,越來越難在晚上十點叫醒吃奶,這表示可以省略晚上最後一次的餵奶,寶寶晚上已經可以開始連續睡十二個小時了。
大概在這個時候,可以開始餵寶寶一些食物泥。
書中是鼓勵趴睡的,不過銓銓從出生就是仰睡,我最近有試著要給銓銓趴睡看看,可是銓銓趴著沒多久就開始哇哇叫,只好作罷。
書中是寫到,趴睡可以讓寶寶睡得比較好,也睡得比較久,比較有安全感,因為寶寶的手腳隨時可以接觸到床。
就像我們在抱寶寶的時候,很自然的寶寶的肚子會貼住我們的胸膛,小手小腳就不會亂晃,所以這個姿勢對寶寶來說最有安全感。
作者家三個孩子,六個月大就會爬,四個月大時,就能夠用手臂和膝蓋把身體撐高,把頭抬高,努力想爬看看。
作者表示趴睡的寶寶肢體動作的發展比較快,仰睡的寶寶,肢體動作通常比較不靈光。
至於趴睡或是仰睡,就看父母自己怎麼做了。
銓銓雖然不是趴睡,但是有的時候我會把銓銓用成趴的姿式。
銓銓現在會自己把頭換邊,也會抬頭,但抬頭的時間不會很久。
不過,趴超過五分鐘,銓銓就會低著頭一直大叫,所以我實在沒辦法讓銓銓趴著睡。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寶寶哭了不去抱,讓寶寶一直哭很慘忍。
書上有提到讓寶寶按作息表睡覺和吃奶的好處有很多,像是父母可以得到比較多的時間休息和自由,父母有充分的休息時,以能做更稱職的父母,也比較有耐心和體力來照顧孩子的需要。
寶寶也會漸漸信任父母將按時做該做的事,寶寶也漸漸曉得不需要用哭來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寶寶可以感覺到父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也知道父母會在生活上引導他們。
寶寶的作息一固定,才不會寶寶一哭,全家就大亂,訂一套良好的固定程序有助於分辦是不是有什麼大問題。
但如果寶寶已經習慣時間表,晚上放上床後,寶寶的哭鬧超過十分鐘,就要去看看寶寶怎麼了。
所以有固定的程序後,一但情況反常,就很容易察覺。
書中提到「不管您做什麼或沒做什麼,都是在訓練孩子」,要訓練孩子能夠安慰自己,靠自己入睡,像孩子怕黑、一定要父母睡在旁邊才睡得著、要哄才能睡,這些習慣都是被父母養成的,所以要訓練對自己、對孩子都有幫助的事物。
書中提到平均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
新生兒:二十小時
三個月:十六小時
兩歲、六歲:十二小時
青少年、成人:八小時
但因人而異,只是可參考看看。
作者有提到一點,連續長時數的睡眠對發育中的孩子有益,如果孩子容易生病,也許要注意一下孩子每天睡幾個小時。
父母如果總是在適當的時間送孩子上床,孩子最後就會開始在適當的時間睡覺。
以上內容參考~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一書之內容
有興趣的媽咪可以比價看看再購買喔!!
http://tw.shop.com/mikolin
搜尋: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媽咪跟銓銓的手》